33474蒙特卡罗-最新App Store

NEWS

新闻动态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霉菌影响自身免疫

发布时间:2014-04-21作者:来源:浏览次数:7497

霉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真核生物。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发现的霉菌种类超过10万种,各类霉菌侵染各种作物并在适当的温湿度下大量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其中不少毒素的毒性极强(如黄曲霉毒素中的B1毒素,其毒性相当于氢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当生猪采食了被这些霉菌毒素感染的饲料时,就会 出现中毒,重则引起生猪的直接死亡,轻则给各类猪只生长发育迟缓,配种繁殖障碍,免疫抑制,抗病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发生等,给养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正值早春季节,多雨潮湿,且气温逐步回升,各种霉菌孳生繁殖,导致饲料霉坏变质,是霉菌毒素中毒的高发季节。若不认真防制,将会给养猪生产蒙受不可估 量的经济损失。现将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防治办法介绍于下。


一、各种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

1.黄曲霉菌毒素中毒

  黄曲霉菌毒素毒性极大,主要是侵害肝脏,导致以全身性出血、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等为主要特征,并具有致癌作用。猪采食被毒素污染的饲料后5-15天出现症状,其临床表现如下:

  急性病例:多发生于2-4月龄小猪,食欲旺盛和体格健壮的猪发病率高,体温升高或正常,表现为不吃食,可视粘膜苍白,后躯衰弱,粪便干燥,有时呈现站立一隅或头抵墙壁等神经症状,小猪多在中毒症状出现后数天内死亡,剖析可见贫血、出血和中毒性肝炎。

   慢性病例:临床上多见慢性经过,患猪离群低头站立,有异食癖,拱背卷腹,可视粘膜初期苍白,后期黄染,有的眼、鼻周围皮肤发红,最后变为蓝色,有的体表 皮肤有紫斑,步态不稳,出现间歇性抽搐,角弓反张等。剖检主要病变为肝硬化、黄色脂肪变性、胸腹腔积液,肾苍白肿胀,淋巴结充血、水肿。

2.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

   这是一种生长在玉米、高梁和小麦上的赤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主要侵害3-5月龄的仔猪,由于这种毒素是一种具有与雌性激素相类似作用的物质, 生猪采食后皆出现雌激素综合症和雌激素亢进症为特征。临床上可见体温正常,食欲减少、呕吐;中小母猪和阉割的母猪有发情样征候:阴唇肿大、鲜红,阴道粘膜 潮红,有的子宫或肛门脱出;公猪和去势公猪睾丸萎缩,包皮和乳头肿大,乳房隆起,性欲减退;妊娠母猪早产、流产;断奶母猪发情延迟或发情异常;分娩母猪产 程延长,弱仔、死胎增多。

3.T-2毒素(或称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

  它是赤霉菌所产生的另一种毒素,这种毒素的中毒是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特征。

  急性:常在采食后半小时发病,精神不振,步态蹒跚,不食,呕吐,唇鼻周

  围皮肤发炎、口炎,流涎,腹泻,出血性肠炎。

  慢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贫血,僵猪增多;母猪受胎率和产仔率降低,有的发生流产,早产或死胎,有的伤口流血不止。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和损害,心肌出血,肝、脾肿大出血。[next]

4.赭曲霉毒素中毒

   这是一种霉菌肾毒素致使肾脏和肝脏遭受损害的中毒病,临床上以多尿为主要特征。当饲料中赭霉毒素含量1mg/kg、饲喂时间达3个月时,可引起猪只腹 泻、尿频、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低等。剖检可见肾色泽苍白,质地变硬(橡皮肾),肝脏广泛性变性,质地硬、脆。

5.新月霉菌毒素中毒

  主要症状为皮肤直接刺激和坏死,淋巴系统严重损伤,胃肠炎,采食量下降,严重时出现拒食或呕吐,最后导致心血管衰竭而死亡。

6.麦角毒素中毒

  猪只在采食含麦角毒素的饲料后数天或数周内,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全身状况不佳并出现后躯麻痹、跛行,严重患猪的尾巴、耳朵和蹄部发生坏死。


二、饲料霉菌毒素的防治办法

1.防治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重要意义


   由于霉菌的广泛存在,从谷物的收获、贮藏、运输以及加工调制等诸多环节,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成品遭到霉菌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曾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的饲用玉米中,80%遭到各种霉菌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在世界谷物中25%遭 到霉菌毒素污染。由此,可以认为,在多数情况下,一般猪场所投喂的都是遭到霉菌毒素污染了的饲料,只是症状轻微被忽略罢了;也有的虽然出现了症状,但是却 被猪场错综复杂的疾病所掩盖,而只有当中毒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了死猪的时候,才备受关注。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猪场生产、技术管理上的一大失误。实验资料证 实,当饲料中含有任何剂量的霉菌毒素时,均会对生猪机体造成伤害,即使剂量小至十亿分之一也是如此。轻微、慢性的霉菌毒素中毒,虽然没有出现易于觉察的临 床症状,不会造成生猪死亡的直接损失,但由此对各生产(长)阶段猪群生产性能的慢性危害(如种猪繁殖障碍、商品猪生长迟缓、免疫抑制、诱发疫病等),给养 猪生带来的经济损失却是十分惊人和难以估量的。因此,养猪场的管理者们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霉菌毒素中毒的防制措施不但对确保猪群健康十分必 要的,而且对改变生产现状,提高经济效益,更具重要意义。

2.霉菌毒素中毒的预防

  霉菌毒素的预防,主要抓好两件事,一是防霉,二是去毒,具体办法是:

  (1)防霉应从饲料原料的采购、贮存、运输和加工配制等环节加以注意,不能采购霉变、湿润和虫蛀的原料。据测定,作物子实水分含量在15-32%时(尤其是17%左右时),黄曲霉最易生长并持续产生毒素。采购大宗玉米时,其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2%左顾左右为宜。

  (2)加强饲料原料及成品饲料的保管,严防受潮霉变;搞好饲料仓库杀虫灭鼠工作,防止虫蛀和鼠害,减少霉菌传播,避免毒素危害。

  (3)严禁使用霉变的原料加工饲料,不得用霉变的饲料喂猪。

  (4)对轻微霉变的玉米可用1.5%烧碱水溶液浸泡至少12小时后,再用清水漂洗多次,直至漂洗液澄清为止,但由于处理后玉米中仍存留一定毒素,应限量饲喂,并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5)对轻微霉变的原料用辐射或暴晒的办法处理,也可破坏其中50-90%的黄曲霉毒素。

  (6)添加200-250g/T大蒜素,能有效减轻霉菌毒素的毒害,且具保健作用。

   (7)选择有效的防霉剂及毒素吸附剂。防霉剂能防止饲料霉变;毒素吸附剂可吸附饲料中原有的毒素及储藏中产生的毒素。目前这些产品较多,但在实践中应用 较多、效果比较确切的有:百安明、霉可脱、好力盾、霉可吸、富吸旺和脱霉素等,可根据饲料霉变程度添加0.05-0.2%。不少猪场在各类猪的饲料中长期 或不定期添加,这是明智之举,生产上也取得了可喜回报。 [next]


3.霉菌毒素中毒的治疗

  一旦发现中毒,应立即停喂原来霉变的饲料,更换新鲜优质饲料或在饲料中添加足够、有效的毒素吸附剂,然后按中毒病的治疗原则实施治疗。

  (1)排毒:中毒初期阶段,尽快进行排毒,可用30-50g硫酸钠、液体石腊50-100ml,加水500-1000ml灌服,排出肠内毒素,保护肠粘膜。

  (2)对症治疗

  出现脑水肿(神经症状时),用20%甘露醇按1-2g/kg静注,每日2次;出现阴道脱垂或直肠脱出时,常规消毒后还须施行外科缝合(一针内翻缝合)固定,并注射抗菌消炎药物。

  (3)补液保肝护肾,减少毒素危害

  当出现腹水、肺水肿、出血、拉稀衰竭时,应及对静注10%葡萄糖生理盐水300-500ml+Vc10-20ml+10%乌洛托品20ml,适当加入肌苷,也可以单独肌注超量VC,以保肝护肾,减少毒素对机体的危害。还可以 同时皮下注射安钠咖10ml,强心利尿。病猪群按0.2-%-0.3%的”保易多”实行全程混饮,对促使病猪康复有显著效果。(注:”保易多”是广东中山 市大东海动物营养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动物生理营养调节剂)。

  (4)进行全身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对症状严重的病猪进行广谱抗菌素的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附注:由于目前各猪场生猪疫病错综复杂,有些猪场的兽医人员往往把霉菌毒素中毒病混同于其他疾病,贻误最佳治疗时间,对生产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便于将霉菌毒素中毒和其它疾病相区别,现将诊断要点介绍如下(本病属于中毒病,具有中毒病的共同特点):

  1.为群发性,是投喂同一种霉变饲料之后发生,发病时间较为一致,症状基本相同;采食越旺盛、越健壮的猪发病率就越高,症状也较严重。

  2.一般体温不升高(继发感染则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部分有呕吐、流涎、便秘、腹泻、可视粘膜苍白、黄染或体表出现紫斑、离群呆立、后肢麻痹、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

  3.没有传染性,但同栏、同群猪、同喂一种饲料后,出现相同的中毒症时,往往会误认为是某种传染病的相互感染,此时应借助体温的检测和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加以鉴别。

  4.病死猪只剖检时,通常出现肝肾的严重损害,特别肝脏的硬化、黄染或体腔的异常积液。

  (在生产实践中,群发性的其它疾病有:中暑、流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五号病等,但这些疾病都具有体温征候和各自典型的临床症状。)


分享到:
标签: